欢迎您来到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
QQ群:115491046  47667849
登录网站 | 注册通行证
安徽摄影家网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办
资讯中心>访谈言论>正文

言摄影是静态的艺术,摄影画廊也是

发布日期:2014-09-12 10:56:59 新闻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

钱梦妮

9月7日结束的首届上海艺术影像展(Photo Shanghai),短短三天的公开展出日和一天的VIP预览日,据称总共吸引了近两万五千人次的访问。从受关注的程度看,作为中国首个专门以影像摄影为内容的艺术品博览会,它无疑是成功的。

参加展览的41家艺术机构来自世界各地,其中本土画廊或者在国内落地的有18家。而对于中国民众,近几年颇为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,摄影还只是非常小众的门类,因此专注经营摄影艺术的画廊显得更为稀少。

“对摄影收藏的概念,我们至少落后西方30年。”位于北京798的See+画廊艺术总监画儿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说,“可是现在至少开始了,一旦开始就会加速,毕竟网络发达,很容易得到资讯。国内的摄影画廊虽然不多,但都很努力。”

在摄影艺术的生态世界里,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始终都必须站在最前线,一方面直接与摄影师艺术家打交道,一方面则与有钱有兴趣的买家联络。于是,当人们还在展场蜂拥观看墙上照片,满脸好奇地询问这样也算摄影吗,画廊主已早早地打量过国际同行的展出水准、定价高低,盘算着自己接下来的步伐。

除了几个综合性的画廊,目前国内主攻摄影市场的画廊屈指能数。据时光空间工作室的负责人姜一鸣观察总结,十年前,国内艺术摄影处于早期,一切刚刚起步,目前正是发展初期,少数从业者在认真维系整个行业。“大家基本都按规矩办事,而且所有作品来龙去脉都有迹可循。”他说。

国内摄影画廊主要有几种类型,有的是艺术家或摄影师自己成立的机构,有的是与国外图片社或商业品牌合作,而绝大部分还是老板自己热爱摄影并较为熟悉这个领域,才有了实体画廊。

摄影的“艺术范”

2008年,画儿创办了See+画廊。这位说话幽默爽快的女性说自己当初是“阴差阳错”入了行。自己喜欢摄影,于是被朋友推着开了个画廊。

“画廊开幕的第一个展览是芬兰裔美国摄影师阿诺·拉斐尔,观众反应以及作品销售情况都很好,给我造成巨大的误区,以为摄影很好做。”她说,“结果很快金融危机,有两三年觉得举步维艰。”

虽然困难,画儿的水准一直没有降低。她从开始就坚持住了画廊的方向:以国外摄影师为主线,每年两三个展览,另外还有一两个国内摄影师的个展。六年来他们总共举办了十四次展览,把西方经典摄影师如玛姬·泰勒、温·布洛克、哈罗德·范因斯坦等人的作品介绍给国内观众。同时,画廊也为几位有着共同特点的国内摄影师提纲代理——他们都有传统的文化精神,例如魏壁、蔡志松。同当代艺术领域的喧闹相比,摄影这种本就偏向于静态的艺术门类,在这里显得尤为深厚而内敛。

近几年,画廊的业务趋于稳定,一批忠实的藏家为日常运营提供血液,画儿也会时不时带领大家一起出国去艺术家工作室拜访交流。她对藏家提出的唯一一个购买原则就是要出自内心地欣赏。“‘喜欢’之后,也许还会附带着别的目的,比如装饰房间、保值投资,但前提一定要是喜欢。”她说。

藏家与画廊之间的关系,决定了两者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。位于上海M50创意园区的全摄影(OFOTO)画廊对合作的买家也有相类似的要求。

艺术总监黄云鹤从2006年开始运营画廊,一直坚持推广自己的理念。“摄影艺术是用来欣赏和消费的,而不是用来投资或投机的。”他认为,摄影的领域非常广泛,自己着重于艺术类别的摄影作品,那么看重的就应当是艺术家镜头之后所蕴含的思想、语言。“现在没人关注摄影,同样也没人关注艺术,大家关注的都是钱,不是艺术本身。”

以这样的抱负开画廊,就注定了要始终站在商业与艺术的中间拼命保持平衡。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关注摄影的画廊,全摄影在近八年里积累下不少资源。黄云鹤向记者介绍说,他们主要推年轻、不出名的摄影师,因为这些初出茅庐的新人才最需要画廊的支持与推广。迄今为止,全摄影画廊签约了六十多位摄影师,不乏马良、田野、罗永进等已经小有成就的人。

摄影的“商业范”

时光空间工作室(Time Space)成立不到两年,创始人姜健本人就是有名的摄影师。儿子姜一鸣也是摄影专业出身,不过现在的主要身份是“职业艺术经纪人”。“展会第一天我就去转了十多家画廊,买了很多作品,包括靳宏伟手中的十张梦露;现在直接用微信拍照片发给买家沟通,我就从中赚取佣金。”他说。

活跃的艺术经纪人也是艺术市场必不可少的一分子。而他和父亲的画廊业务又可以从另外一面支持经纪工作。

开始,他们一直都是以工作室形式推广国内艺术家,包括策划展览、编辑画册;后来受邀参加洛杉矶的Photo L.A.,发现需要有画廊的实体才方便参展,于是便有了“时光空间”。这个画廊只在宋庄有一个展示空间,平日不对外开放,只为个别藏家单独陈列作品。这样的形式可以最大可能降低成本。姜一鸣说,本来预估如果开设画廊、一年两个展览,大约要花费两三百万元人民币,现在节省到只有50万左右。

但这只是画廊发展初期的状况,他们打算等盈利足够之后在北京市区开设空间,还是要靠开放展览来曝光代理的摄影师作品。

情况相似的是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西帕中国(SIPA),此前是巴黎的一家国际性新闻图片社。2013年由中国收藏家靳宏伟出资收购,经过若干调研之后进入中国,基于图片社,又成立了一个画廊。

画廊年轻的艺术总监邰蜜子告诉记者,西帕画廊的生存首先要依靠图片社的正常运转,全世界的纸媒、网站都可以在这里购买新闻图片。而在此基础之上,画廊需要做两件事情。其一是发掘过去六十年历史中的老照片,当中包括摄影师Lido拍摄的六七十年代法国戛纳女明星。“法国底片太多,有很多梦露、赫本的照片,现在主要在整理这些老照片。除此之外,要做文本梳理、整合相关资料、还原艺术家整个背景,才能把作品推出来。”她说。

其二则是代理国际上年轻的摄影师,比如被西方主流媒体看好的女性摄影师特尔尼·吉伦(Tierney Gearon)。

无论如何,摄影作为艺术交易的门类,因为其内容易懂、价格亲民、历史不长而显得尤为可以把控。画廊主在面对未来图景时,都真诚地希望可以把这个市场培育得健康茁壮,千万不要成了又一潭浑水。

相关微博

热门图片

修复IE6注释bug